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:蘇柏任2015
考取第一志願:交大科管
一、報考動機:
我是當完兵以後的重考生。軍旅生涯時,我的部隊可以默許抽菸打混,卻無法明文唸書,加上軍中業務與勤務繁重,因此幾乎是我生涯中停滯的一年,我也就一邊歸零一邊摸索。而衛哨兵單調制式化的勤務,使我深信未來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。也因此我必須進一步摸索,並充實自己。
二、考科選擇
因為決定除了考研究所,也要考ITI(外貿協會)的國企班,而共同的考科便是管理學,而在六月退伍到五月考試時間不多,考量經濟學範圍大,於是決定報考統管的組合。
三、準備期間
考試期間像長跑,21公里的半程馬拉松,絕對不能在前面10公里就沒力。中間可能有小考失利、讀書的撞牆期、失眠、疲乏……。除了決心,更要有熱情,如果念的東西不喜歡,怎麼有把握研究所的課程會喜歡呢?一定要去喜歡自己念的東西!
統計學:
暑期班:
我是張翔老師的學生,老師非常重視統計學的整個架構,而我認為一定要在這時候把整個架構釐清。就像如果區間估計不懂,就不可能把ANOVA學好;而區間估計與ANOVA都學會,學迴歸分析才能學的得心應手。此時用基本題驗證學過的理論最重要,不用急著把所有題目算過,也不用花太多時間鑽研延伸的定理。理解章節的重點、目的、相關性才是最重要的!
停課期間:
當架構有了,讀到的理論會依據這些架構,自然在腦中分類存放。而暑期課程結束後的重點便是重讀一次 “提綱挈領學統計” ,一開始跳過或不熟的理論,自然會變得更好記,也能把架構中的 “肉” 慢慢補齊。當補齊到夠完成,便能得到更深的體悟,也難怪有學長說,每讀一次提綱都會有新體悟。
題庫班到考試:
當架構與理論完整,就是大量的做題目了。一邊做題目一邊複習讀過的章節,這時候可以細讀或是補強不熟的章節。另外也可以開始花時間準備證明題。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做題目,看是用700題或是考古題複習都可以。
管理學
暑期班:
在暑假把的一、二、三冊的理論讀熟,把英文、定義、模型、結果、限制…記熟,可以的話整理成自己的格式,並且利用小考檢視自己。這個時候的讀書會,架構跟內容都要討論,讓大家檢視自己邏輯,並且互相學習,為日後打基礎
個案期間:
個案難度高不能放棄。個案期間壓力非常大,個案題目難度很高,但是可以迅速的跨章節複習,並且拉高自己看題目的層級,從各個角度切入看題目。此時的訓練甚至對口試有幫助。而讀書會討論之外,能盡量找出企業實務上的作法,以幫助思考。
題庫班:
題庫班一定要上台解題。上台解題,才能夠逼自己到極限,訓練自己的反應與邏輯,在解題後能得到更高的版本,這些都是只有解題者,才有最深的體悟,旁觀者若無思考,得到的並不多。這時候的中心思想便是老師說的: “管理學,就是為自己的答案負責。
四、口試心得
我覺得口試是檢視學生的自我,檢視初衷夠不夠堅強,腳步夠不夠踏實。如果一路上,你都對自己的行為與決定負責,走到最後一步,就只要坦誠的面對教授,因為“教授不能改變你的人生,你自己才可以。”
揣摩教授想要什麼,給他所要的回應,就是學生與老師一般,這樣便不會緊張,便能發揮自己的實力,能表現過去累績的能力。
五、感謝
從漫無目標的遊蕩,踏上考試的路途,一路上要感謝很多人。謝謝陪伴我“考超好”讀書會,我們一起解題、互相督促、一起罰寫、一起吃消夜,然後一起成長,而我獲得了生命中的好朋友。謝謝幫助我的怡安學姐、昭翔學長,不只提點我面試的技巧、教授習慣,也點出我邏輯的不足。謝謝窗窗、致廷助教,一路下來的助教課,幫助診斷我的邏輯,在我鑽牛角尖的時候提點我,還有8個月下來的陪伴,也讓我決定有機會一定要回饋學弟妹。
謝謝趙敏老師,教給我思考的方法,也給了我態度,自己的能力能到哪裡,不會是研究所可以決定的,那只是第一步。如果管理學,是要為自己的答案負責;那人生就是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。